美国大学申请 | 资深大学申请文书老师谈
出国留学申请中,除了标准化成绩和学术成绩外,最重要的就是文书准备,如何根据自己的现有情况,最经济的准备自己的申请资料,让我们听听有25年大学申请文书老师的建议。
我的一位学生在结束USC夏季实验室实习后告诉我,那是一段多么无趣的经历,他常常一个人呆在实验室,用几个星期的时间做一件简单而重复的事——准备实验所需的纳米管。除了“纳米管”这个与科学沾边的名词,他想不出谁会愿意了解这段平淡无奇的经历。经过再三启发和追问,他的实习经历变成了我的一个个惊喜,他把每个纳米芯片当成自己的“Babies”,他会因为工作进度滞后而连续6个小时不进食,他会战战兢兢开启火炉as “ablazing orange glow rolled off the quartz”,也有一天,他不小心毁掉了用几个小时准备好的纳米管-afterwhich he “silently picked up my tweezers to begin against from scratch.” 经过一整个星期的推敲,这篇文章变成了强有力地表现他的“责任心”的申请作文,他的“责任心”被朋友们称为”immensecapacity for patience”(耐心爆棚)。
在修改文章的过程中,学生们会更好的认清自我,更好的思索和理解自己的“经历”,没有什么比看到他们在写作和生活上的成长更让我感到欣慰的了!
夏季开始,又一批年轻的学生们迎来了大学申请季节,在这里给大家几点写作建议:
· 虎头虎尾。我的学生们会花费几个星期的时间来修改文章首段,你可以选择用一段对话开头,一个情景的描述开头,或一个有趣的问题开头。精彩的文章首段可以为读者导入正确的阅读情绪,与之相应的结尾句可以带来让人惊喜的读后感应。
· 真情实感。这个问题常常出现在一些对自己的人生经历不自信或不自知的学生身上。Brian的申请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作为众多独自来美国读书的学生之一,他有不错的GPA(3.9),过得去的SAT成绩(1920/2400),还有别人眼中的致命伤——”零“课外活动。为了”拯救““名校梦”,他开始想办法“美化”自己的人生经历,我和其他几位导师一致否决了他的初稿,这使他一度“沮丧”,他甚至对我说,”老师,我真的什么都没做过!我没有各种竞赛,没有实验室研究经历,没有参加过一次完整的社团集会,没有关心过除了家人以外的任何人...”,三个月后,他的文章定稿了,一个独立、自主的大男孩形象跃然纸上,他所加入的篮球队成员们多年来以“成绩差”为骄傲,一个国际生的逆袭和对成绩的认真态度让那些原本嘲笑他的队员成为“互勉”的朋友,Brian也开始认清了真正的自己,除了家人,他心底里还有那么多他在乎和关心的人,他的留学生活并不“孤单”。简单平实的经历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用心挖掘,必定有所收获。
· 避免事实罗列,细节决定成败。通常,一个家长们认为简单的“事实“被挖掘出来要花费几个小时的时间。有些学生擅长将事件细化,有些学生则只会简单将自己做过的事一一列出,比如,”我参加了一个环保学生社团,两个帮助同学补习的社团,我还在家族企业实习,旁听董事会会议,所以我想要学习商科.” 初稿写成这样的学生每年都有,在这里告诫大家,要去读大学的是你,不是你的社团,不是你的家族企业,如果你没有一个具体场景可以呈现,不能通过细节让读者感受到你的收获和所学,如何让人相信你在整个事件中的存在?要想写出具备细节、触碰人心的文章,在有限的字数以内只能选择最具特点和感染力的经历来写,不能面面具到。
· 申请作文和整个大学申请数据需要协调一致。阅读过几千份的申请数据了,不难得出结论,申请作文与申请数据中的活动描述不符时有发生。学生的所学课程、考试科目、学术语言能力、社会活动所花费的时间和经历、文章中表现出的学生的价值观和习惯处事方式、性格特征以及在面试中的种种表现,都将成为招生官们做决定的依据,保持申请数据的一致性,并非”小心拿捏“就能万无一失,这也是我作为作文导师最享受的部分,要帮助一个学生完成他的文章,就要先了解他的”一切“。
希望对需要的人有所帮助。也祝所有今年申请大学的高中生们都能如愿申请到理想的大学!